2月7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发了《南极秦岭站配套设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新闻,报道了秦岭站新能源系统的风机、光伏、氢能等关键设备已完成组装工作,意味着我国在极地能源领域已实现绿色科考!太原理工大学校作为该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单位,服务国家极地战略,鼓舞人心!
2023年11月,南极秦岭站“风—光—氢—储—荷”新能源系统建设项目获批,太原理工大学校长孙宏斌教授为项目首席科学家。2024年3—7月,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组织下,太原理工大学牵头组织相关科研人员和中电18所、清华大学、中电丰业、国家电投、华能集团等单位联合攻关,先后攻克低温燃料电池冷启动技术、燃料电池抗低温冰冻技术、“制氢—储氢—输氢”控制系统、极端环境下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EMS)等关键技术,设计开发了适应南极环境的抗低温抗强风“水滴型”风机。2024年9月,皇冠体肓网站,在太原和内蒙两地分别开展“风—光—氢—储—荷”系统联调联试。2024年11月,整套新能源系统运往南极。12月22日,该系统抵达南极秦岭站。在该新能源系统中,光伏和风电总容量达到200kW皇冠体肓网站,,占整个秦岭站总发电容量的60%,同时采用氢能作为长周期储能,实现极昼极夜各180天的极端能量平衡。建成后,这一系统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南极极端环境下的规模化清洁能源系统。为了确保各项系统能够在南极恶劣环境下正常工作,太原理工大学还专门建设了模拟南极极端环境的实验室,具备模拟南极极寒、强风、暴雪、极昼极夜、强地磁、强紫外线、低压低氧等近十种相互耦合极端环境的能力,解决研究难、测试难和运维难等难题。
太原理工大学参加秦岭站新能源系统建设的3名教师,冒着极地寒风,每天工作长达16个小时,在装备卸运到秦岭站后的短短20多天,就完成了能源系统的硬件建设任务,目前进入联调联试阶段,标志着我国在极地科考领域实现了绿色考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手机国补政策3月4日消息:苹果13跌至半价,38节iphone16惊喜加码
“反击”开始了?中国取消3500亿订单,比尔盖茨预言成线岁胡歌患肺癌在北京住院,时日无多想多陪女儿?工作室回应了
SGA51+5+7雷霆射落火箭收获第50胜 威廉姆斯24分惠特莫尔27+11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Galaxy S25取得巨大成功,三星电子任命崔元俊为移动体验部门总裁
OPPO 马新:“品牌力量”系列水印大师将更新补齐 Find N 图标
Copyright © 2002-2024 皇冠体肓网站环保精工设备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2021018098号-1